2021年11月15日,由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主办的“新工科·新设计”学术论坛第十四期——“青衿之志,奋楫致远”青年学术论坛,以线上直播结合线下论坛的形式如期举行。
本次论坛由湖南大学刘芳教授担任学术主持,邀请来自科睿唯安、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的青年学者们,围绕国际设计前沿、热点领域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从多学科视角共同展开积极多元的交流和思考。上午场青年学者们近三小时的报告在哔哩哔哩线上直播,精彩不断,吸引了六千多在线观众及对相关议题的热烈讨论。
Part 01
嘉宾主题报告
01:徐一然
全球视野下的人文&艺术学科发展——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
科睿唯安学术研究事业部的徐一然经理,从“国际人文与艺术学科发展概览”、“全球视角下的设计学科发展”、“中国的机遇与挑战”三部分进行了全方位的分享。针对高被引量的A&HCI论文进行了长期锚定的数据分析,总结了国际人文与艺术学科发展的趋势变化,并着眼于国际视角深入分析设计学科发展动向,提出关于中国本土设计学科可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02: 王巍
数字化设计技术参与中国农村社区文化产品共创的方法探索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的王巍教授,分享了在乡村建设中的中国农村交互计算问题,分析了乡村建设中基础设施、信息服务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要求。提出了跨文化社区设计的四种不同连接形式:Cross culture、Inter culture、Multi culture、Trans culture,以及社区参与的四种形式:了解本地社区价值观及技术认知、从本地社区学习设计、为/与本地社区的设计、与本地社区共创创新价值。强调了乡村社区创新需要全面协调“for them”、“with them”、“by them”三阶段的设计要求,全方位展开了对于真实环境经验性研究的对话多样性探讨。
03: 朱晨阳
智能三维感知-新工业时代数字孪生应用的视觉大脑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的朱晨阳老师,首先从计算机图形学热点话题展开分享,分析了真实环境对应的孪生环境构建需要“智能三维感知”技术的支撑,以及“智能三维感知”技术可以运用在重大灾害救援、物流自动分拣等场景。提出了感知促进理解、理解引导感知的协同耦合解决方法。同时还带来了基于强化学习的自动化装箱研究案例分享,整合形成了一套由RGB-D相机、传送带、机械臂、工作区构成的解决方案。最后在交流环节,针对研究生们关心的如何发表高水平论文问题,建议同学们要沉下心来,在研究过程中跳脱出固定框架和思维,勇于尝试各种解决方案和技术路径,及时调整研究方法。
04: 胡莹
“设计自觉 · 知行合一”——服务设计思维研究
湖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胡莹副教授,以“设计思维:本体研究”、“设计思维:创新特质”、“设计思维:交叉融合”三部分展现了设计思维领域基础研究的图景。前半部分,首先从本体研究出发理解设计思维多元化定义与方法,读懂其创新特质,最后将视野转向跨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设计思维研究迎来的新机遇与挑战。后半部分,选取团队设计思维启发式体系中的卡片工具,分享其课堂教学研究与具体应用案例;以思维帽的识别应用与协作机制为例,呈现设计思维的创新特质;最后结合多学科研究趋势、工具方法的交叉融合对设计思维研究进行展望。
Part 02
博士生论坛
下午的博士生论坛在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桃子湖报告厅召开,旨在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升研究生的科学素养。论坛邀请了湖南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的六位优秀博士生分享现阶段的学术成果,并邀请了肖懿教授、谭征宇副教授、张朵朵副教授、胡莹副教授四位研究生导师现场点评,现场座无虚席,讨论气氛非常热烈。
点评导师和博士生报告者合影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的杜星博士生分享了协同设计合作中,不同设计能力下的互动行为差异的研究,导师们建议通过协同工具的开发,在设计讨论过程中充分发挥团队的协作能力。
杜星博士生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戴宁一博士生介绍了智能网联汽车人机交互的现状、机遇以及问题,并向同学们分享了研读论文和撰写综述的心得体会,现场交流热烈。
戴宁一博士生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的郭烨婷博士生分享了《数据可用不可见:面向移动应用的高时效隐私增强方案设计》,介绍了针对新型的移动应用,如何为用户提供高时效且隐私保护的服务。
郭烨婷博士生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彭盛兰博士生分享了基于微博数据如何探究新冠疫情对公众情绪的长期影响,通过大数据度量用户的心理健康状态,为医疗等领域的心理健康防控提供指导。
彭盛兰博士生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叶云帆博士生介绍了面向文化大数据的自监督边缘检测研究,探讨了跨学科交叉融合的背景下,在智能设计等领域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的挑战和机遇。
叶云帆博士生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宋一鸣博士生围绕生态矿山系统设计,分享了生态开发的重构理论如何引领系统设计实践。
宋一鸣博士生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青春拂晓,年少可期,本次青年学术论坛圆满结束。“新工科、新设计”论坛将持续举办,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