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消息

我中心支持“新工科·新设计”学术论坛第四期 | 精彩回顾

2020年12月22日,由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湖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主办的“新工科·新设计”学术论坛第四期以线上直播形式如期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绿色创变·生态未来” ,聚焦于可持续设计、生态文明、生态设计等领域。

论坛邀请了来自瑞典于默奥大学(Umeå University)、奥斯陆建筑与设计学院(AHO)、清华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的学术界专家,以及来自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科院和光华设计基金会的业界专家,深入研讨交流了设计与环境、生态、能源等学科新的交叉融合,以及提出对生态设计领域进行跨学科合作的相关倡议。本次论坛由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张军副教授担任学术主持。

开幕致辞:湖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主任何人可 教授

33039

湖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主任何人可教授对“新工科,新设计“系列论坛背景进行了介绍,该系列论坛的目的在于探讨如何深刻理解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设计学科发展方向,以及“四个面向”双循环驱动下的工业设计一流专业建设问题,希望本次论坛从宏观和跨学科视角解读生态文明、绿色低碳理念对生产生活和消费模式的影响,探索生态设计与技术如何赋能可持续生活方式的构建以及未来生态社会和低碳产业的发展。


01:董战峰

深化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改革的思考

48BD2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的董战峰研究员从宏观的视角概述了生态文明概念的产生背景,指出:“当下我国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的拐点尚未到来”,有待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对比发达国家,中国在较低收入水平的条件下解决复杂环境问题,制定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路线等改革方向,对深入推进绿色发展制度建设、严格生态空间管控制度、健全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制度、生态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政策、完善“两山”转化制度、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协调机制、构建预防优先的生态环境风险严控制度、建立排污许可制度、绿色投资、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健全生态文明法治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思考。


02:刘胜

我国珊瑚礁面临的挑战与思考


C32F2

来自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刘胜研究员系统介绍了当下我国珊瑚礁的基本情况,包括珊瑚礁分布、珊瑚生长类型、生存机制,使用价值等等。对珊瑚礁面临的全球变化、人类活动两大类别的一系列共性问题进行介绍与分析。

从发展和保育两个角度,提出了陆源污染对河床、河流以及沿岸居民的影响,以及未来社会中从珊瑚主导——藻类主导的“相变”;谈及未来极端天气、非法采挖等社会人类活动对岛礁的影响,提出了“岛礁成长计划”,从“搬运”、“管理”的角度深入岛礁培育。

结合海洋本身自我修复过程、以及刘胜先生所从事的生态系统结构与生态安全等工作的经验,从基础数据分析、能量传递及系统运转、生态系统结构、生态修复等角度进行了介绍。对已有的珊瑚礁进行培育繁殖和流放,使得功能生物得到有效补充,系统修复效果初现。

最后,刘胜先生呼吁社会应当重视海洋知识的普及,提高普通民众的“海洋素养”,构建“海洋文化、海洋社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从源头上保护海洋,保护自然,尊重自然。


03:邢雷

以绿色设计手段实现碳中和目标

来自光华设计基金会、世界绿色设计组织的邢雷先生介绍了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与实践,特别提到中国对于实现碳中和这一长期目标的解读:实现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而不是绝对“零排放”。“绿色设计体现在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分别从产品和服务、工程和产业链、全球和区域等角度对目标对象进行一体化系统性的创新探索与实践;讲述了从农耕时代到知识网络时代,设计在资源能源、制造方式、信息通信、生态与人居等方面的进化。并通过绿色设计实例强调“绿色设计是绿色产品制造非常重要的前端环节,对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有重要作用”。最后邢雷先生介绍了北京光华设计发展基金会,由光华设计基金发起的世界绿色设计组织已经有十年的工作经验,开展了一系列绿色设计合作和国际交流,目前已经在中国设立代表处。近年来该设计组织在规模上逐渐扩大,倡导更多设计行业参与进来,已经开展了诸多和相关组织机构的合作和培训,搭建了绿色发展的对话平台, 携手各方人士共同发声,以绿色设计手段实现碳中和国家承诺,推动共建人类美好家园!


04:刘新

循环经济设计Design For Circular Economy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生态设计研究所的刘新教授分享了长期在可持续设计方面的思考和实践:设计的目标是为商业、社会、环境创造价值和效益,参与构建更加可持续的未来。对可持续设计、生态设计、地球超载日等相关概念,对国内外组织及政策等进行了系统的介绍,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及构建的循环经济的重要性。

由开环的线性经济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闭环的循环经济,设计介入产业升级的过程有其必要性与重要性。实现新的理念价值、新的生产模式,达成可持续的终极目标,需要新的技术转化机制,同时需以自然为师,构建完美的系统,保持多样性与弹性。

在分享最后,刘新教授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生态设计研究团队,围绕循环经济不同侧面的研究实践进行了展示和说明,包含生态材料研发、产品设计、产品+服务+系统设计、建筑+社区+系统设计、城市+系统设计、科普+展示+信息设计。“蹲坐一体式无水便器系统设计”就是从产品到服务再到系统的设计方案,除了人性化的产品设计、方便维护管理的服务设计外,还包含配套粪尿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系统设计。


05:俞准

智慧城市住宅建筑行为节能信息反馈及可视化设计思路探讨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可持续与生态设计团队的俞准教授从研究背景、现有研究、问题定义和案例研究四个板块探讨了智慧城市住宅建筑行为节能信息反馈及可视化设计思路。从人和建筑两个角度对住宅节能行为进行分析。在对住宅建筑进行分析时,从人行为和其他因素探讨,如天气参数、物理参数、建筑设备等,结合人的用电行为,如使用电器行为、开关窗户、室内人数等共同进行探索,旨在研究如何通过激励人的行为减少住宅建筑碳排放。可视化反馈行为作为节能行为干预重要手段之一受到广泛关注,在不同的学科和领域均有相关文献研究。俞准教授对现有研究进行了回顾,并结合“智慧能源综合管理平台在城市级、区域级、楼宇级和住户级的能耗监测信息反馈及可视化设计案例”,提出了“不同学科间研究成果如何耦合和应用,以产生长期节能行为改变”的问题。


06:Prof. Thomas Olofsson

PED-能源使用和基础设施的转型概念

瑞典于默奥大学的Thomas Olofsson教授对能源使用和基础设施转型的概念进行了介绍。分享中引入了“PED Framework”的概念。“PED Framework”是一种在区域能源系统中发挥效用的模型,作用于能源生产、效率、弹性三个方面。以居民生活质量、可持续发展以及供能安全为指导原则,背靠政府资源、数据,居民参与以及政策指导等。PED概念流行于欧洲国家,其重点是辅助城市地区或联网建筑群达成节能目标,使其温室气体净排放量为零,并积极管理当地或地区每年的可再生能源过剩产量。这需要整合不同的系统和基础设施,包括建筑物、用户和区域能源、信息和通信技术系统在内的不同领域之间的共创交互和合作,依据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性,确保居民的能源供应和品质生活。Thomas Olofsson教授在本次分享中介绍了PED作为能源使用和基础设施的城市转型概念在其研究和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与机遇,及其结合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在零排放目标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探索。


07:Håkan Edeholt

Realistic approaches for long-term sustainability

同样来自北欧、奥斯陆建筑与设计学院的Håkan教授指出可持续设计中的现实主义是“技术经济现实主义”,当进入长期可持续性和生态复原力的轨道时,我们迫切需要讨论和阐明我们认为哪种最现实的“现实”。Håkan教授在分享中提到:为了避免气候破坏,我们必须紧缩人类使用资源,改变生活方式和所追求的短期目标,以大幅度减少能源的总体使用和从自然界提取资源的速度。随后,教授指出:减少碳排放不是短期内少用燃料可以达成的目标,我们不能因为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生产无用的产品来消耗能源。

   Håkan教授团队中的Jomy博士随后介绍了“designBRICS”网站平台,“designBRICS”是为共同关注未来气候变化的国家和民族提供服务的开放性网络平台,在去年“designBRICS”的展览中,包含一系列关于未来产品的设计和思考,结合现实的气候现状和问题,展览用视觉化的方式描绘未来我们将使用什么类型的产品,以及我们终向何处。同时,“designBRICS”向我们展示了AHO的一些硕士研究项目,探讨了关于生物塑料、水能源消耗等问题。在分享的最后,Jomy博士向我们展示了AHO的相关博士论文和研究, “designBRICS”是一个面向金砖和一带一路国家低碳设计交流的开放平台,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也是其主要合作伙伴。


结语

本次论坛聚焦可持续与生态设计,内容分享涉及到珊瑚礁生态及保护、公益组织视野中的绿色设计、设计介入的循环经济、智慧城市节能信息反馈及可视化、联网建筑群的可持续设计等,从多视野、多角度还原了宏观到微观,多学科交叉到多元化多样化的生态设计场景。“长期的设计战略”是本次论坛中多次被探讨的话题,各位专家学者站在不同的立意角度分别对可持续与生态进行解读,并提出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设计价值的转化。本次论坛对设计师跨界思考以及各高校设计学科的交叉建设具有极大的先锋意义,鼓励设计师、行业、组织、机构、个人等为真实设计,通过设计坚持、设计融合和共创倡导更加可持续的未来!

“新工科、新设计”论坛将持续举办,湖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拟定每期邀请5-6位学界大家、业界精英、青年才俊进行主题分享,敬请持续关注。


Welcome!

close